てぃーだブログ › 苦澀的記憶 › 家鄉裡的記事

家鄉裡的記事

2011年03月31日

Posted by springlin at 18:54 │Comments( 0 )
不知不覺離開我的家鄉已十余年。十幾年‘蝸居’在城市,每次回想家鄉的生活,不由地感到思念就像藤木那樣細長,根深蒂固。
  在蘇北大地上,城市與鄉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反差,城市喧囂繁華,車行人流密如織網,個人生活緊張忙碌。而遙遠的鄉村寧靜緩慢,在城市生活的久了,自然而然地向往農村鬆弛的生活。
  我的家鄉在城市的郊區,那裡農村土地廣闊,經濟卻不怎么發達,慢步鄉間,新農村的自然風光清新美麗。一派祥和的景象。我的伯父家就生活在農村。記得幼年時,伯父時常請我們吃飯,飯菜雖不豐盛卻很圓滿,新烙的煎餅,金黃的小米粥。月上黃昏後,手裡不停地拉著封箱,火焰燒烤著鐵鍋,悠閒的生活令人愉快。歲月悠悠,伯父現已邁入老齡,家境小康,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對於現狀,伯父很滿意。我的中學也在農村,學校人數眾多,環境優美。中學時代,每日我經過許多農家小院,穿行於農田小徑來到學校,以後,我又騎上了單車,神氣昂揚地去上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飽讀聖賢書。回憶起來,中學的生活非常難忘,那兒有我人生的根本,做人的魂魄,還有尊敬的師長,可愛的同學,以及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家鄉的河山十分秀美,蜿蜒的不老河,日夜流經這片土地,通往微山湖。灌溉幾十萬畝農田,養育一方民眾。雄峙‘第一高山’的大洞山,山巒錦繡,有萬畝石榴園,茱萸寺,高碩的電視轉播塔。沿著青石而上,一路心曠神怡。只是不曾想腳下塊塊百斤重的青石,是山下老漢人力鋪成,工程量之大,令游人信服。
  家鄉的民俗令人神往,每年陰歷三月初三的廟會年代久遠。會上精明的商家早早訂下鋪位,沿公路兩邊擺設停當,等待各鄉鎮的人們前來,正會那天,到處人頭攢動,連綿數裡。過了正會,便有幾天陰雨,小雨綿綿趕不走有興致的顧客。人們在雨中排起長隊,直到小雨停歇,才匆匆離開。等到偏會,那些牲口,鐵器,農用物資,又流轉四方。廟會的小吃很有特色,麥芽片,棉花糖,牛羊肉湯--北方的道統食品風味得到很好體現,品嘗後讓人不虛此行。
  早年的市集繁榮,現已不可見,各地大力建設的專業市場,讓農民不必進城,就能買到滿意的物資,所以本地的廟會也有衰落的趨勢,現下的廟會多是小商品集散,價格卻不便宜,趕廟會不再是為了買貨物,而是圖一時之樂,消遣罷了。人員往來,仍很熱鬧。
  家鄉的過年十分隆重。過年的程式按部就班。臨近過年家人買來雞魚做好掛在屋檐風干,長輩們用熱油下好素食、干坯,等待大年三十到來。那天,家人備好素菜魚肉白酒盡情享用。這時遠遠近近的鞭炮聲就此起彼伏,連綿不絕。人們以熱烈的模式送走舊年,迎來新年。寒冷的冬夜不再寂寞。到了大年十五,小伙伴們把燈籠拿出來點燃,穿街繞巷,童趣盎然。
  而這一切都成了記憶,在城市生活的久了,日常生活大大簡化,人們不再遵循因襲已久的規範禮儀,生活進入快車道。時光如梭,眼前美好的事物不再美好,人們匆匆而過。唯有家鄉的景物隔著時空安慰自己的心靈,而心靈也為家鄉留下了大大的空間。工作之余,家人團聚之時,三五舊友小聚,暢談家鄉的人與事,景物與民俗。家鄉成為一種趣味,一種符號。自己也清晰地意識到,不管身在何處,家鄉永遠是記憶的紐帶,是心靈與那塊地方揮之不去的血肉聯繫。




 
<ご注意>
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