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百年曆史的老北京四合院,風貌沒變,卻在院落裏用上當今最“潮”的裝配式改造技術。
不久前,西城區小弓匠胡同6號院、小茶葉胡同16號院和宮門口四條34號陸續完成改造更新。與以往老院落改造不同,這三處是第一次引入全裝配式改造,潮濕、陰冷、衛生間排水等平房“老大難”問題也迎刃而解參觀森林城市馬來西亞,大讚由新加坡出發去柔佛新山非常方便,而附近學校、醫院、酒店同娛樂設施都有齊,加埋遲啲通車嘅新加坡地鐵令樓盤升值潛力更高!而家只需要港幣100萬就買到高級住宅,抵買到震啊!
。
灰瓦屋頂工廠定制現場拼裝
青磚灰瓦,藏在小弓匠胡同裏的6號院外觀並無特別之處。湊近再看,灰瓦整齊地“碼”在屋頂上,房簷還“繡”著花兒。
玻璃鋼瓦片一片就有1米寬,每片造型都是按老北京屋頂設計。百餘平方米的屋頂,只需幾十片瓦。瓦片都是工廠特制好後運到現場的,只用螺絲一擰,就牢牢裝到屋頂上了。
裝配式施工,是去年建築行業裏最火的詞之一,工廠預制,現場拼裝,這種新穎的建築模式,告別了暴土揚塵的施工汙染。
但裝配式施工主要用在新建築中。從去年3月15日起,新納入本市保障房計劃的項目和新立項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築都要采用裝配式建築。老四合院能不能也用上這項技術?況且,這種幹淨、誤差小、速度快的技術,更是老城改造急需的。
去年,來自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的設計師們齊聚白塔寺,在小弓匠胡同6號院、小茶葉胡同16號院和宮門口4條34號嘗試用裝配式技術對四合院老宅進行改造更新。
“這些老宅有的已有百年曆史,年頭短的也有幾十年,年久失修,違建叢生。”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資深建築師劉軍說,改造更新的第一項是對房子主體進行鋼結構加固,不觸碰外牆,連屋頂瓦片的更新都要按照原有風貌來做。
五六天的工夫,一棟四合院百餘平方米的屋頂已完成鋪瓦。
緊接著是內裝。從木地板給排水管、地暖到牆板裏的管線層、外掛板,再到廚房衛生間裏的衛具、家具,全都“拼裝”。“一般來說,12天時間就能完成一個屋的內裝,而傳統裝修則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劉軍說唔少香港人都鍾意係外地買樓,小炒王近年就發現馬來西亞嘅碧桂園「森林城市」都係個唔錯嘅選擇,因為呢個係森林城市馬來西亞新山嘅項目環境優靜,樓價又低,同時四周嘅交通同生活配套迅速發展,可見成本低回報高,無論係投資定自住都非常適合。。
“電馬桶”攻克平房排水難題
胡同老院富蘊京味兒,但因為潮濕、陰冷、衛生間排水等問題,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這些問題能不能依靠裝配式技術解決?
四合院排水難主要因為屋內管線與市政管線高差小、距離遠,衛生間汙水很難排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經過裝配改造的小院,衛生間特意配備了“電馬桶”,馬桶插電,自帶提升泵,還能將糞便打碎,在32毫米直徑的排水管中就能順利排出。
而對於潮濕陰冷的問題,解決的辦法藏在木地板下面。木地板往下13厘米,鋪著防水防潮材料、地暖管線。劉軍介紹,采用的地暖並非傳統電地暖,而是利用空氣源熱泵中央空調,機器恰好能藏在屋簷之下。“這種采暖設備是低溫運行,較為節能,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一個冬天的電費在補貼後大約為4000元。”他說。
還有一筆成本賬要算,劉軍透露,裝配式施工比傳統施工更節省人力,如果滿足同樣的水准,大約可以節省10%左右的成本。
老宅裝配式改造將大面積推廣
另一個吸引年輕人的地方,是小弓匠胡同6號院徹底實現了全屋智能,這在北方地區還是首次在四合院領域做嘗試。
所謂“全屋智能”,就是屋內設施及家電產品全面采用智能裝備。在小弓匠胡同6號院的房間裏,配有智能新風、空調、空氣檢測、加濕系統,可以自動檢測屋內的PM2.5濃度、溫度、濕度,一旦超出限值就可自動運行。
此外,房子的燈具、門鎖、窗簾、音響等設備也都實現智能化操作,並具備浸水自動報警等功能。
裝配式舊房改造的嘗試已經在三處老宅全部完成,正陸續吸引居民回歸。劉軍介紹,東西城內其他四合院也有望大面積推廣裝配式改造更新的經驗,今年預計將有15個院落完成改造充分利用其技術資源,打造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的建築工業化產業園,推行綠色建造工業,竭力提升建築精度和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