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氣橋,確實很爭氣,橋東漂亮的一片,是因為造了這座橋,橋西美麗的一片,也是因為有了這座橋。蓋高樓,修馬路,種花種草種樹木,所需的建設材料,所需的泥土肥料,都要裝上各種車,透過這座橋。大客車,小轎車,大小貨車,馬車驢車單車,牽著拖掛的農耕機,統統都要透過這座橋。油田的人到市裡來,市裡的人到油田去,居民購物,搬家送貨,孩子上學,情侶散步,白天要透過這座橋,夜裡也要透過這座橋。人來畜往,人踩馬踏驢踢。車水馬龍,車輪滾滾如昨。爭氣橋鋼筋鐵骨,天天一動不動。可是,畢竟已經傷痕累累了。經過二十多年的風雨,橋的護欄斷裂,路燈不知去向,護欄兩頭站崗的四個“爭氣橋”的橋樁,不知什麼時候也犧牲了兩個,一邊只剩一個了。可是,她們還是在橋的兩頭白天黑夜,日曬雨淋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爭氣橋,她沒有二十多年前那麼漂亮了。雖然她與趙州橋相比,還是很年青。但是,看她現下的面貌,她已老了,殘了,破了,成了一座老橋。她為這座城市付出的太多了,而她在這座城市中得到的又太少了。二十多年來,只是在拓寬橋東路面的時候,在她的身上加過一層瀝青。
城市在建設。爭氣橋是油田和市區的一條彩帶,連接著全市民眾的一片心;爭氣橋是一條堅硬的扁擔,二十來年裡,她挑來了東西兩邊的一片美麗。可是,至今還沒有人來維修改造她一下,她還是一座傷痕累累的橋。
傷痕累累的爭氣橋,已和美麗的城市不相稱了。當兩邊的馬路一樣寬的時候,當馬路兩邊的現代化高樓豎起來的時候,當體現著市場經濟的大幅廣告板在橋的兩邊站立著的時候,當在她身上透過的行人車輛越來越多的時候,誰也沒有注意過她。沒有人來加寬她的身子,沒有人來打扮她的容貌。坐在小汽車裡的人沒有注意她,他們只是走到她身邊,當車輛堵塞橋面的時候,沒有感覺地稍稍停一停就過去了。騎車的,趕車的,開車的,散步的。雖然有時想起了她,卻沒有用,當他們被擠在橋面上的時候也只是說一句︰“唉﹗這橋面也太窄了﹗怎么不修一修,加寬一下她的橋面呢?”這樣說上一句,他們也就過橋去了。
有一年的國慶節,油田俱樂部門前的廣場上舉行燈會,市區石油大街兩邊也有燈展,橋的兩邊都很熱鬧。兩邊的高樓彩燈齊放,兩邊的天空五彩繽紛。全市的民眾就都來看兩邊的熱鬧了。那天雖然有規定,舉行燈會時,石油大街上不準一切車輛通行。看過橋西邊燈展的市民要往橋東去,看過橋東邊燈會的職工要往橋西來。能夠透過的只有這座橋,這座橋就成了咽喉。那天晚上,我和妻子也去湊熱鬧。我們走到橋邊一看,要過橋的人那麼多,那麼擠。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人擠人,人貼人,都擠在一起,都要過橋。我就拉著妻子的手,妻子也拉著我的手。我們還互相提醒著︰“千萬不能走到橋的兩邊去,兩邊沒有護欄的地方,人會被擠掉下去的。如果鞋被踩掉了,千萬不要彎腰去提,彎腰提鞋時如果被擠倒,會被踩成肉泥的,人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大家擁上橋,雖然都喊著︰“不要擠呀,不要擠呀。再擠就有人要被擠下橋去了﹗”人人總是怕擠,人人又都在擠。不擠過橋去,又怎么能去看橋那邊的熱鬧呢?大家“嗨”地一下,都一起往前擠,橋兩邊的人,都一擁而上。終於有人被擠下橋去了。
盤錦城中心順著石油大街往油田總部去,中間有座橋,名字叫做“爭氣橋”。我是參加油田早期會戰的老石油,記得當年就造了這座橋。那座橋是造在一條水渠上面的。橋寬不過八米,橋長不過十八米。粗糙的水泥護欄,在護欄的兩頭的四根橋樁上,各刻著“爭氣橋”三個鮮豔奪目的紅字,在橋頭四盞路燈的照耀下,這四根橋樁就像在兩邊橋頭站崗的四個哨兵,日夜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這就是當年的爭氣橋。到現下,她也該有二十多歲了吧。那時候造的這座橋,在興隆台地區,也算得上是一座漂亮的橋了。
新橋建成後,油田總部的機關就從於樓,透過這座爭氣橋,搬到興隆台安了家。當年,總部的這塊地方還是一大片沼澤地,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片蘆葦,一個個漂著水草的水塘。蘆葦叢中,水塘邊支起了幾十幢綠色的板房,板房裡的人就指揮著油田千軍萬馬的石油大會戰。於是,橋的兩邊就各有一番風景了︰順著橋往東去是一條爛泥路,後來鋪了沙石,但還是一條土路。按照老石油人的說法︰晴天是一條“揚灰路”,汽車一過,黃塵滾滾,泥沙濤天,行人經過,不是閉眼就得捂嘴;一場大雨過後,便是一條“水泥路”,水和泥被車輪那麼一攪,泥水四濺,直撲人面,十來天裡是不會乾淨的。開發油田的總指揮部和各大機關就建設在這條水泥路的兩邊了。後來,在這條“水泥路”上,真正地修了一條水泥路。那路,是用花崗岩的石條鋪路基,用黃沙水泥攪拌成的混泥土做路面修成的。那是油田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從偏遠的鑽井隊,采油隊來總部機關辦事的人,回到單位去,總要給大家繪聲繪色地吹一通︰“嗨﹗油田總部機關的門口新修了一條水泥路。那條路真是漂亮極了﹗”
“修了條什麼路?”大家坐在帳蓬裡,都會驚奇地這樣問他。
“水泥路唄﹗”他更加認真地說,“那是一條真正的水泥路。從總部機關門口的爭氣橋開始,一真通到興隆台采油廠。那條路修得真平哪﹗坐車從局裡往興油去,沙地一下,用不了五分鐘就到了,聽說,那路面是用十塊錢一張的民眾幣鋪起來的呢﹗”
於是,大家就會跟著他“啊”地一聲,自豪感油然而生了,都產生了要到這條路上去走一次的願望了。
有了爭氣橋,修了這條路,油田的總部機關,研究院,設計院,報社,警局,職工醫院……,路的兩邊就豎起了一幢幢高樓。而橋的西邊呢,八五年以前,一直是一片水稻田。夏天綠油油的稻苗,到了秋天就金黃一片,是一片米糧倉。在爭氣橋上一站,東邊是幢幢高樓,西邊是方方水田,別有一番景致呢。
一九八四年,經政務院批准設立盤錦市後,市政府決定在橋的西邊建設市中心,順著橋往西就修了一條街,叫石油大街。於是,石油大街的兩邊也豎起了一幢幢高樓,政府機關,商業大廈,通訊大樓,銀行……,是全市政治文化的中心。路呢,修了一條寬闊標準的瀝青路。行人穿越道,單車道,機動車道,兩邊還有路島。人走人道,車走車道,花草樹木就種在兩邊的路島裡。那是盤錦市第一條最漂亮的路。從路上走過的人,回去又都會給大家吹一通︰“嗨﹗市裡的那條石油大街修得才漂亮呢﹗……,於是大家又有了一種自豪感,又產生了要去看看這條路,在這條路上走一趟的願望了。
在爭氣橋上一站,往東看,窄窄的水泥路兩邊是一片高樓︰往西看,寬闊的石油大街兩邊也是高樓一片,橋西的路要比橋東的路卻寬多了,漂亮多了。
橋東的那條水泥路就顯得不成樣子了。窄窄的水泥路面,經過多年的車輪碾軋,已經龜裂,坑坑窪窪,凹凸不平了。
不久,橋東邊的路也拓寬了,也修成了一條標準的路。人走人道,車走車道,花草樹木也種在兩邊的路島裡,橋東和橋西的路就成一個樣子。橋東是遼河油田的政治文化中心,橋西是盤錦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座橋連著兩個中心。橋的兩邊都在變,而這座橋,二十多年來卻一直沒有變,還是八米寬,十八米長的一座橋。
秋天,水渠裡已經沒有水了。被擠下橋的人就罵起來了︰“……這是世界上最擠的橋﹗”
冬天一場大雪,橋面上積了濃雪,白天被車輪一軋,被太陽一晒,傍晚又被北風輕輕一吹,橋面上就鏡面兒似的了。騎車的,趕車的,開車的,步行的,人走在橋上的時候,又會是一番番險景。我每天騎車上班下班,透過這座橋時,總是懸心吊膽地怕掉下橋去。每當這時,我就想,這恐怕是目前世界上城市裡最窄的一座公路橋了吧。
城中心以水渠為界,橋東邊的城市建設由油田管,橋西邊的城市建設由市政管。油田所有的橋都加寬了,市區所有的橋也都加寬了,唯有這座一頭連著油田,一頭連著市區的爭氣橋,二十多年裡沒有變一變,還是寬不過八米,長不過十八米,成了油田和市區的一座界橋。
誰來修這座橋?加寬橋面的計畫,是否列入了城市建設的規劃?什麼時候,爭氣橋也和兩邊的大街一樣呢?﹗
橋兩邊的市民都翹首盼望著,盼望著她也能跟上城市建設的步伐,也像橋兩邊的路那樣,寬寬的,人有人道,車有車道,來去順暢,通行無阻。再過國慶節,中秋節的時候,想走過橋去看對面彩燈的市民就再也不會被擁擠到橋下去了。
數年後,這座爭氣橋被拆除,水渠也被填平,修成了一個帶狀公園。
亂用保鮮膜食物變毒物 單身的快樂 盈滿所有的夢想 天文學家發現真實版“潘多拉”星球 海外留學就業難功課很牛為何只能端盤子 做個俠骨柔情的英雄 微塵的足跡 不懂生活 靜靜的思念 不可褻瀆的精靈 懂得愛就要懂得珍惜 日本"變態"新發明 仿真親密行為 夏天最漂亮的星座女 把結婚作為交往目的的星座 河南女子頭痛住院每天輸液50多瓶被治成植物人
城市在建設。爭氣橋是油田和市區的一條彩帶,連接著全市民眾的一片心;爭氣橋是一條堅硬的扁擔,二十來年裡,她挑來了東西兩邊的一片美麗。可是,至今還沒有人來維修改造她一下,她還是一座傷痕累累的橋。
傷痕累累的爭氣橋,已和美麗的城市不相稱了。當兩邊的馬路一樣寬的時候,當馬路兩邊的現代化高樓豎起來的時候,當體現著市場經濟的大幅廣告板在橋的兩邊站立著的時候,當在她身上透過的行人車輛越來越多的時候,誰也沒有注意過她。沒有人來加寬她的身子,沒有人來打扮她的容貌。坐在小汽車裡的人沒有注意她,他們只是走到她身邊,當車輛堵塞橋面的時候,沒有感覺地稍稍停一停就過去了。騎車的,趕車的,開車的,散步的。雖然有時想起了她,卻沒有用,當他們被擠在橋面上的時候也只是說一句︰“唉﹗這橋面也太窄了﹗怎么不修一修,加寬一下她的橋面呢?”這樣說上一句,他們也就過橋去了。
有一年的國慶節,油田俱樂部門前的廣場上舉行燈會,市區石油大街兩邊也有燈展,橋的兩邊都很熱鬧。兩邊的高樓彩燈齊放,兩邊的天空五彩繽紛。全市的民眾就都來看兩邊的熱鬧了。那天雖然有規定,舉行燈會時,石油大街上不準一切車輛通行。看過橋西邊燈展的市民要往橋東去,看過橋東邊燈會的職工要往橋西來。能夠透過的只有這座橋,這座橋就成了咽喉。那天晚上,我和妻子也去湊熱鬧。我們走到橋邊一看,要過橋的人那麼多,那麼擠。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人擠人,人貼人,都擠在一起,都要過橋。我就拉著妻子的手,妻子也拉著我的手。我們還互相提醒著︰“千萬不能走到橋的兩邊去,兩邊沒有護欄的地方,人會被擠掉下去的。如果鞋被踩掉了,千萬不要彎腰去提,彎腰提鞋時如果被擠倒,會被踩成肉泥的,人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大家擁上橋,雖然都喊著︰“不要擠呀,不要擠呀。再擠就有人要被擠下橋去了﹗”人人總是怕擠,人人又都在擠。不擠過橋去,又怎么能去看橋那邊的熱鬧呢?大家“嗨”地一下,都一起往前擠,橋兩邊的人,都一擁而上。終於有人被擠下橋去了。
盤錦城中心順著石油大街往油田總部去,中間有座橋,名字叫做“爭氣橋”。我是參加油田早期會戰的老石油,記得當年就造了這座橋。那座橋是造在一條水渠上面的。橋寬不過八米,橋長不過十八米。粗糙的水泥護欄,在護欄的兩頭的四根橋樁上,各刻著“爭氣橋”三個鮮豔奪目的紅字,在橋頭四盞路燈的照耀下,這四根橋樁就像在兩邊橋頭站崗的四個哨兵,日夜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這就是當年的爭氣橋。到現下,她也該有二十多歲了吧。那時候造的這座橋,在興隆台地區,也算得上是一座漂亮的橋了。
新橋建成後,油田總部的機關就從於樓,透過這座爭氣橋,搬到興隆台安了家。當年,總部的這塊地方還是一大片沼澤地,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片蘆葦,一個個漂著水草的水塘。蘆葦叢中,水塘邊支起了幾十幢綠色的板房,板房裡的人就指揮著油田千軍萬馬的石油大會戰。於是,橋的兩邊就各有一番風景了︰順著橋往東去是一條爛泥路,後來鋪了沙石,但還是一條土路。按照老石油人的說法︰晴天是一條“揚灰路”,汽車一過,黃塵滾滾,泥沙濤天,行人經過,不是閉眼就得捂嘴;一場大雨過後,便是一條“水泥路”,水和泥被車輪那麼一攪,泥水四濺,直撲人面,十來天裡是不會乾淨的。開發油田的總指揮部和各大機關就建設在這條水泥路的兩邊了。後來,在這條“水泥路”上,真正地修了一條水泥路。那路,是用花崗岩的石條鋪路基,用黃沙水泥攪拌成的混泥土做路面修成的。那是油田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從偏遠的鑽井隊,采油隊來總部機關辦事的人,回到單位去,總要給大家繪聲繪色地吹一通︰“嗨﹗油田總部機關的門口新修了一條水泥路。那條路真是漂亮極了﹗”
“修了條什麼路?”大家坐在帳蓬裡,都會驚奇地這樣問他。
“水泥路唄﹗”他更加認真地說,“那是一條真正的水泥路。從總部機關門口的爭氣橋開始,一真通到興隆台采油廠。那條路修得真平哪﹗坐車從局裡往興油去,沙地一下,用不了五分鐘就到了,聽說,那路面是用十塊錢一張的民眾幣鋪起來的呢﹗”
於是,大家就會跟著他“啊”地一聲,自豪感油然而生了,都產生了要到這條路上去走一次的願望了。
有了爭氣橋,修了這條路,油田的總部機關,研究院,設計院,報社,警局,職工醫院……,路的兩邊就豎起了一幢幢高樓。而橋的西邊呢,八五年以前,一直是一片水稻田。夏天綠油油的稻苗,到了秋天就金黃一片,是一片米糧倉。在爭氣橋上一站,東邊是幢幢高樓,西邊是方方水田,別有一番景致呢。
一九八四年,經政務院批准設立盤錦市後,市政府決定在橋的西邊建設市中心,順著橋往西就修了一條街,叫石油大街。於是,石油大街的兩邊也豎起了一幢幢高樓,政府機關,商業大廈,通訊大樓,銀行……,是全市政治文化的中心。路呢,修了一條寬闊標準的瀝青路。行人穿越道,單車道,機動車道,兩邊還有路島。人走人道,車走車道,花草樹木就種在兩邊的路島裡。那是盤錦市第一條最漂亮的路。從路上走過的人,回去又都會給大家吹一通︰“嗨﹗市裡的那條石油大街修得才漂亮呢﹗……,於是大家又有了一種自豪感,又產生了要去看看這條路,在這條路上走一趟的願望了。
在爭氣橋上一站,往東看,窄窄的水泥路兩邊是一片高樓︰往西看,寬闊的石油大街兩邊也是高樓一片,橋西的路要比橋東的路卻寬多了,漂亮多了。
橋東的那條水泥路就顯得不成樣子了。窄窄的水泥路面,經過多年的車輪碾軋,已經龜裂,坑坑窪窪,凹凸不平了。
不久,橋東邊的路也拓寬了,也修成了一條標準的路。人走人道,車走車道,花草樹木也種在兩邊的路島裡,橋東和橋西的路就成一個樣子。橋東是遼河油田的政治文化中心,橋西是盤錦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座橋連著兩個中心。橋的兩邊都在變,而這座橋,二十多年來卻一直沒有變,還是八米寬,十八米長的一座橋。
秋天,水渠裡已經沒有水了。被擠下橋的人就罵起來了︰“……這是世界上最擠的橋﹗”
冬天一場大雪,橋面上積了濃雪,白天被車輪一軋,被太陽一晒,傍晚又被北風輕輕一吹,橋面上就鏡面兒似的了。騎車的,趕車的,開車的,步行的,人走在橋上的時候,又會是一番番險景。我每天騎車上班下班,透過這座橋時,總是懸心吊膽地怕掉下橋去。每當這時,我就想,這恐怕是目前世界上城市裡最窄的一座公路橋了吧。
城中心以水渠為界,橋東邊的城市建設由油田管,橋西邊的城市建設由市政管。油田所有的橋都加寬了,市區所有的橋也都加寬了,唯有這座一頭連著油田,一頭連著市區的爭氣橋,二十多年裡沒有變一變,還是寬不過八米,長不過十八米,成了油田和市區的一座界橋。
誰來修這座橋?加寬橋面的計畫,是否列入了城市建設的規劃?什麼時候,爭氣橋也和兩邊的大街一樣呢?﹗
橋兩邊的市民都翹首盼望著,盼望著她也能跟上城市建設的步伐,也像橋兩邊的路那樣,寬寬的,人有人道,車有車道,來去順暢,通行無阻。再過國慶節,中秋節的時候,想走過橋去看對面彩燈的市民就再也不會被擁擠到橋下去了。
數年後,這座爭氣橋被拆除,水渠也被填平,修成了一個帶狀公園。
亂用保鮮膜食物變毒物 單身的快樂 盈滿所有的夢想 天文學家發現真實版“潘多拉”星球 海外留學就業難功課很牛為何只能端盤子 做個俠骨柔情的英雄 微塵的足跡 不懂生活 靜靜的思念 不可褻瀆的精靈 懂得愛就要懂得珍惜 日本"變態"新發明 仿真親密行為 夏天最漂亮的星座女 把結婚作為交往目的的星座 河南女子頭痛住院每天輸液50多瓶被治成植物人